首页软件基础教程ArcGIS【ArcGIS工具箱】32...

【ArcGIS工具箱】328.栅格——构建接缝线

系列配套练习数据下载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mKDcw9wZWk_ItR8fwugZw?pwd=mnsj 提取码:mnsj
如有需要请尽快下载。如若失效,我也会在最新发布文章中更新下载链接。




“数据管理”工具箱中的栅格工具提供了一系列用于执行栅格数据管理和栅格处理。借助这些工具,可以处理栅格数据集属性以及创建和处理栅格数据。栅格工具集包括多个子工具集,每个子工具集针对栅格数据的不同方面进行操作。
栅格工具集包含镶嵌数据集、正射映射、栅格数据集、栅格处理、栅格属性6个工具集。
本次主要介绍镶嵌数据集工具集中的构建接缝线工具。
  • 1、概念:

构建接缝线工具用于为镶嵌数据集生成或更新接缝线,使多幅影像的拼接处过渡自然,消除明显的拼接痕迹。

生成接缝线的构建方法包括:

  • 1. GEOMETRY(几何)
功能:根据影像轮廓的交集为重叠区域生成接缝线。没有重叠影像的区域将合并轮廓。
特点:这种方法简单快速,适合于影像之间重叠区域较小或不需要精细调整的情况。
适用场景:适用于快速生成接缝线,尤其是在影像数量较多或处理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 2. RADIOMETRY(辐射测量)
功能:根据影像中要素的光谱图生成接缝线。这种方法会分析影像的光谱特征,以确定接缝线的最佳位置。
特点:生成的接缝线更加平滑,能够避免穿过重要的光谱特征区域(如建筑物、道路等)。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质量镶嵌效果的场景,尤其是当影像包含丰富的光谱信息时。
  • 3. COPY_FOOTPRINT(复制轮廓)
功能:直接根据影像的轮廓生成接缝线。
特点: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不会对轮廓进行任何调整。
适用场景:适用于不需要精细调整接缝线的情况,或者当轮廓已经足够精确时。
  • 4. COPY_TO_SIBLING(复制到同级)
功能:应用来自其他镶嵌数据集的接缝线。镶嵌数据集必须位于同一组中。
特点:确保多个镶嵌数据集(如全色波段和多光谱波段)共享相同的接缝线。
适用场景:适用于多波段影像的处理,例如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的融合。
  • 5. EDGE_DETECTION(边缘检测)
功能:根据感兴趣区域中要素的边缘生成区域之间的接缝线。
特点:通过检测影像中的边缘特征来生成接缝线,能够避免接缝线穿过重要的边缘区域。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避免接缝线穿过建筑物、道路等重要边缘特征的场景。
  • 6. VORONOI(Voronoi 图)
功能:使用区域 Voronoi 图生成接缝线。
特点:生成的接缝线基于 Voronoi 图的几何特性,能够均匀地分割重叠区域。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均匀分割重叠区域的情况,尤其是在影像数量较多且分布均匀的情况下。
  • 7. DISPARITY(差异)
功能:根据立体像对的差异图像生成接缝线。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接缝线穿过建筑物等立体特征。
特点:生成的接缝线能够更好地适应立体影像的特征,避免穿过重要的立体结构。
适用场景:适用于立体影像的处理,尤其是在需要避免接缝线穿过建筑物等立体特征的场景中。

可以使用该工具执行下列操作:

  • 为镶嵌数据集中的所有项目生成接缝线。
  • 为使用查询或按感兴趣区域选定的项目生成接缝线。
  • 向镶嵌数据集中添加项目或从中移除项目时更新现有接缝线。
如果要移除接缝线,可以在 ArcCatalog 或目录窗口中右键单击镶嵌数据集,然后选择【移除→移除接缝线】。
  • 2、工具:
加载【mosaic_dataset】镶嵌数据集。
选择【系统工具箱→Data Management Tools→栅格→镶嵌数据集构建接缝线】工具,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设置。
  • 镶嵌数据集:选择用来构建接缝线的镶嵌数据集。
  • 查询定义 (可选):用来在镶嵌数据集中为特定栅格数据集构建接缝线的 SQL 表达式。
  • 感兴趣区 (可选):为所有与此面相交的栅格构建接缝线。要指定感兴趣区域,请浏览至要素类或创建显示的面图形。
  • 更新现有接缝线 (可选):更新受镶嵌数据集项目增减影响的接缝线。仅在之前已生成接缝线的情况下启用该选项,该选项使用现有排序方法和排序顺序生成接缝线。
  • 计算方法 (可选):选择接缝线的构建方法。
  • 排序方法 (可选):设置规则以确定影像重叠时用来生成接缝线的栅格。选项包括“西北”(默认)、“最接近视点”、“按属性”等。
  • 升序排列 (可选):按升序或降序排列栅格数据集。
  • 排序属性 (可选):使用按属性排序方法时,根据该字段对栅格数据集进行排序。默认属性为 ObjectID。
  • 排序基础值 (可选):按该值与排序属性参数中栅格值的差值对栅格进行排序。
  • 查看点 (可选):设置排序方法为最接近视点时所使用的坐标位置。
  • 像元大小 (可选):为之后的空间分辨率范围内的栅格数据集生成接缝线。留空时将在适当的级别自动创建接缝线。
  • 最小区域大小 (可选):以像素为单位指定最小区域的大小。将在接缝线结果中移除小于该指定阈值的任何面。
  • 混合宽度单位 (可选):指定混合宽度的测量单位。
  • 混合宽度 (可选):定义在接缝线上有重叠栅格的像素之间的混合(羽化)宽度。
  • 混合类型 (可选):确定跨接缝线混合影像的方式。可在接缝线的内部混合,在接缝线的外部混合,或分别在内部和外部混合。
  • 请求大小类型 (可选):设置请求大小的单位。
  • 请求大小 (可选):指定用于重采样的列数和行数。最大值为 5000。基于栅格数据的复杂程度增大或减小该值。图像分辨率越高,提供的栅格数据集信息越详细,但同时也增加了处理时间。
  • 最小薄度比率 (可选):定义一个面要薄到怎样的程度才能被视为狭长面。它基于 0 到 1.0 之间的比例,0.0 值代表几乎为直线的面,1.0 值代表为圆的面。构建接缝线时将移除狭长面。
  • 最大狭长面大小 (可选):指定面仍被视为狭长面时可达到的最大大小。该参数以像素为单位指定,基于请求大小而不是源栅格的空间分辨率。小于该值平方的任何面都将被视为狭长面。小于(最大狭长大小)2的任何区域将被视为狭长面。构建接缝线时将移除狭长面。

      设置完成,点击确定,得到为指定镶嵌数据集生成的接缝线要素。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码农设计师

      RELATED ARTICLES

      欢迎留下您的宝贵建议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