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配套练习数据下载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mKDcw9wZWk_ItR8fwugZw?pwd=mnsj
提取码:mnsj
-
1、概念:
构建接缝线工具用于为镶嵌数据集生成或更新接缝线,使多幅影像的拼接处过渡自然,消除明显的拼接痕迹。
生成接缝线的构建方法包括:
-
1. GEOMETRY(几何)
-
2. RADIOMETRY(辐射测量)
-
3. COPY_FOOTPRINT(复制轮廓)
-
4. COPY_TO_SIBLING(复制到同级)
-
5. EDGE_DETECTION(边缘检测)
-
6. VORONOI(Voronoi 图)
-
7. DISPARITY(差异)
可以使用该工具执行下列操作:
-
为镶嵌数据集中的所有项目生成接缝线。 -
为使用查询或按感兴趣区域选定的项目生成接缝线。 -
向镶嵌数据集中添加项目或从中移除项目时更新现有接缝线。
-
2、工具:

-
镶嵌数据集:选择用来构建接缝线的镶嵌数据集。 -
查询定义 (可选):用来在镶嵌数据集中为特定栅格数据集构建接缝线的 SQL 表达式。 -
感兴趣区 (可选):为所有与此面相交的栅格构建接缝线。要指定感兴趣区域,请浏览至要素类或创建显示的面图形。 -
更新现有接缝线 (可选):更新受镶嵌数据集项目增减影响的接缝线。仅在之前已生成接缝线的情况下启用该选项,该选项使用现有排序方法和排序顺序生成接缝线。 -
计算方法 (可选):选择接缝线的构建方法。 -
排序方法 (可选):设置规则以确定影像重叠时用来生成接缝线的栅格。选项包括“西北”(默认)、“最接近视点”、“按属性”等。 -
升序排列 (可选):按升序或降序排列栅格数据集。 -
排序属性 (可选):使用按属性排序方法时,根据该字段对栅格数据集进行排序。默认属性为 ObjectID。 -
排序基础值 (可选):按该值与排序属性参数中栅格值的差值对栅格进行排序。 -
查看点 (可选):设置排序方法为最接近视点时所使用的坐标位置。 -
像元大小 (可选):为之后的空间分辨率范围内的栅格数据集生成接缝线。留空时将在适当的级别自动创建接缝线。 -
最小区域大小 (可选):以像素为单位指定最小区域的大小。将在接缝线结果中移除小于该指定阈值的任何面。 -
混合宽度单位 (可选):指定混合宽度的测量单位。 -
混合宽度 (可选):定义在接缝线上有重叠栅格的像素之间的混合(羽化)宽度。 -
混合类型 (可选):确定跨接缝线混合影像的方式。可在接缝线的内部混合,在接缝线的外部混合,或分别在内部和外部混合。 -
请求大小类型 (可选):设置请求大小的单位。 -
请求大小 (可选):指定用于重采样的列数和行数。最大值为 5000。基于栅格数据的复杂程度增大或减小该值。图像分辨率越高,提供的栅格数据集信息越详细,但同时也增加了处理时间。 -
最小薄度比率 (可选):定义一个面要薄到怎样的程度才能被视为狭长面。它基于 0 到 1.0 之间的比例,0.0 值代表几乎为直线的面,1.0 值代表为圆的面。构建接缝线时将移除狭长面。 -
最大狭长面大小 (可选):指定面仍被视为狭长面时可达到的最大大小。该参数以像素为单位指定,基于请求大小而不是源栅格的空间分辨率。小于该值平方的任何面都将被视为狭长面。小于(最大狭长大小)2的任何区域将被视为狭长面。构建接缝线时将移除狭长面。

设置完成,点击确定,得到为指定镶嵌数据集生成的接缝线要素。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码农设计师